印刷珠光膜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|
1)堵版现象 凹印方式印刷珠光膜容易产生堵版,一般表现为: ①浅版处油墨无法转移;深版处油墨转移量减少,通常从50~70%下降到30~20%。 产生原因:印刷中,随着溶剂的大量挥发,油墨粘度增大,油墨无法进入细小的网点中,网穴内部 的油墨逐渐干固导致严重堵版; ②印刷中,刮刀位置距版滚筒远或角度不合理,版滚筒直径大或版滚筒进入油墨槽的深度不当,造成严重堵版(后一种情况在国产珠光膜印刷机上常见)。 ③印版网线雕刻深度不适宜,网眼的角度不适宜。 ④印刷时环境温度过高,使溶剂挥发过快,造成堵版(夏季容易发生)。 ⑤油墨本身反应引起,特别是添加了固化剂系列的油墨,随着应用时间的加长,油墨固化于印版网穴内,逐渐减少了印版的深度导致堵版。这一点要求我们在使用固化剂油墨时,应时刻检查堵版的情况。 ⑥油墨配方设计不合理,使用了干燥速度高的溶剂。 2)咬色 咬色现象是前一色印刷的油墨在套印时反粘到下一色的印版上,在后一色上明显可以看到前一色的颜色。 咬色的原因: ①前一色油墨干燥不充分,下一色的干燥速度快,造成粘性瞬间增大,把前一色粘下。 ②油墨中树脂的溶解性太好,使油墨容易再溶解。 ③印刷速度过慢,使印刷薄膜的图案部位在印版上停留时间较长。 ④后一色印刷压印滚筒压力太大。 咬色的解决对策: ①前一色使用快干溶剂,提高前一色的干燥速率。 ②提高印刷速度。 ③向第二色的版面吹风。 ④降低印刷压力。更换油墨。 解决措施: ①调整油墨的干燥速度,根据实际的印刷情况使用一些慢干溶剂; ②添加调墨油,改善和提高油墨的流动性; ③印刷结束后,立即将印版清洗干净; ④根据实际印刷的情况及时添加合适的溶剂,尽量保证油墨的印刷粘度一致; ⑤重新设计油墨配方,降低油墨的初干性,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及转移性能; ⑥对于使用固化剂引起的堵版,只能采用如下措施:尽可能不加或少加固化剂,确实要加时,印刷中时刻注意堵版现象发生,并及时清理。 |
【返回】 |